教授

  • BBC:区块链技术是尚未完全发生的革命

    2月11日,英国广播公司BBC官网刊文《区块链:尚未完全发生的革命》。文中提到,区块链技术已经存在了十多年,一些大企业已将区块链技术纳入运营,区块链的冲击肯定会持续。航运巨头马士基( Maersk)在TradeLens中使用了区块链技术,可用于跟踪国际运输商品海关文件。卢森堡大学金融服务专家Gilbert Fridgen教授建议采用分布式分类帐系统,该系统可以追踪大学颁发的证书和学位。支持者认为,它可能是传统数据库更好的替代品。

    快讯 2020年2月12日
  • BM:为什么说每家企业的安全都要靠区块链?

    典型的企业应用程序开发人员会发现以确定性的方式编写代码是困难的或不切实际的。你的生意就会面临欺诈或黑客攻击的风险。如硬件上的浮点行为或哈希表的插入顺序。

    新闻 2020年2月11日
  • 朱嘉明:区块链是连接传统世界和数字世界的桥梁

    1月20日,2020数字经济与区块链研讨会暨数字资产(重庆)研究院成立大会在重庆举行。数字资产研究院学术与技术委员会主席、中国投资协会数字资产研究中心专家组组长朱嘉明教授在此次会议上表示,虽然现在绝大数人难以像理解和体验物质世界那样理解已经开始的数字经济社会,但是,数字经济社会的来临和逐渐处于主导地位,并不取决于我们是否理解和懂得其本质。此外,朱嘉明希望,不要简单地将区块链理解成一种可以应用于某些场景的技术,区块链具有深厚的科学基础,很大的发展空间,将是连接传统世界和数字世界的一座桥梁。

    快讯 2020年2月6日
  • 武大团队推出基于区块链的抗击新冠肺炎防护物资信息交流平台

    据巴比特报道,CCF区块链专业委员会委员、武汉大学国家网络安全学院崔晓辉教授团队师生连续鏖战多个通宵紧急开发的“全国抗击新冠肺炎防护物资信息交流平台-珞樱善联V1.4版本”。据悉,该系统覆盖了湖北全省的抗击肺炎医院的需求信息和联系方式,马上将覆盖全国范围。系统实现捐赠者和受捐者信息完全开放透明,双方直接对接,有效协助捐助者快速精准发送防护物资到医院。平台链接:http://charity.foodblockchain.com.cn/

    快讯 2020年2月4日
  • 观点:建议发行加密数字货币“带路币”,完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跨境支付系统

    2月1日,新加坡国立大学客座教授白士泮在新加坡《联合早报》上发文表示,中新金融合作可以考虑把数字金融服务融入並支持“一带一路”项目的建设与运营,比如发行加密数字货币“带路币”以完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跨境支付系统,並在这个基础上,拓宽和加深数字金融服务的使用范围,向东盟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里资金不足的人们提供普惠金融服务;再如,应用区块链技术设计具有信息透明性、分布式多方治理的项目运作系统,增加“一带一路”项目参与国对项目的信任与投入。

    快讯 2020年2月1日
  • 观点:物资分配应该引入区块链,并且全程全效全息全员可以查询

    1月31日,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微博大V“新媒沈阳”针对新性肺炎物资问题发微博称,本质来说物资的分配和信息的推送都是类似的。信息推送今天已经走到了智能推荐时代,而物资的分配也应该引入AI、区块链、云计算和大数据(ABCD),并且全程全效全息全员可以查询。期盼这一天的到来。

    快讯 2020年2月1日
  • MXC集团宣布就抗击新冠肺炎与北京共仁公益基金会开展合作

    据MXC集团官方消息,MXC集团1月28日宣布就抗击新冠肺炎与北京共仁公益基金会开展合作,双方就社会力量如何对县级以下缺少基础防护物资的农村地区进行支援展开联合探索。北京共仁公益基金会是当代乡村建设发起人温铁军教授、梁漱溟乡村建设中心(北京梁漱溟乡村文化发展中心)等多家乡村建设网络单位共同推动成立的非公募基金会,基金会以开展慈善活动为宗旨,不以营利为目的,整合社会资源,消除贫困。

    快讯 2020年1月28日
  • 观点:区块链外在牵引与数字文化产业内在发展需求推进区块链在数字文化产业领域应用

    据人民论坛网消息,同济大学人文学院艺术与文化产业系教授解学芳发表分析文章《区块链与数字文化产业变革的内外部向度》。文章中表示,区块链看似是生产力,但其作为去中心化的自组织更具有新兴生产关系的特点。区块链技术的演进带来系统与程序设计理念的变革,推动消费者、企业与资本之间分配关系与信任关系的重构,并以社区自治为核心组织关系颠覆现有商业组织模式。文章还提到,区块链在文化类金融产品、数字文化贸易等方面也将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其有望在数字文化产品与服务的跨境支付、贸易结算、衍生品合约的买卖等点对点交易方面发挥作用。区块链技术的外在牵引与数字文化产业的内在发展需求,正协同推进区块链在数字文化产业领域大放光彩。

    快讯 2020年1月28日
  • 上海交大朱宁:数字货币是必然趋势 Libra难敌央行DCEP

    据新浪财经1月24日消息,在达沃斯论坛接受采访时,上海交大上海高级金融学院副院长、金融学教授朱宁表示,数字货币是必然趋势,Libra难敌央行DCEP。他称,数字货币是今后整个全球货币体系发展的未来,并且也将有利于加快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具体到天秤币Libra和中国央行试点的DCEP,在朱宁看来,以公司信用和主权政府信用的角度来比较,两者不在同一个等级。同时,随着各国政府央行对加密货币关注和监管加强,天秤币等加密货币的发展空间会受到限制。

    快讯 2020年1月24日
  • 达沃斯经济专家:加密货币区块链经济正在发展中国家蓬勃发展

    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经济学家小组讨论称,数字金融、加密货币和以区块链技术为动力的经济学正在不受挑战地席卷发展中国家市场。他们认为,金融科技业务和加密货币在新兴市场中正在蓬勃发展,而不是与银行和传统金融家并肩作战。经济学家们称,数字破坏甚至是不可能的,因为并没有“没有成熟的金融系统可以破坏”。其中,伦敦经济学院(LSE)经济学教授Keyu Jin表示,“实际上,数字服务实际上是在填充,而不是中断。中国是发展中国家拥有金融科技领域一些领先技术的领先例子之一。很显然,这种高度集成的系统已经帮助了农村地区,并帮助了小企业。”(Cryptonews)

    快讯 2020年1月22日
  • 外交学院副院长:区块链等代表技术从权威垄断转变为去中心化

    1月21日,外交学院副院长、教授高飞撰文表示,目前,中国已经在无人机、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纳米科技、生物医药等方面取得了领先世界的成果。此外,随着科技进入智能时代,大数据和区块链等技术的共性是分布式,代表了一种从技术权威垄断到去中心化的转变。有学者认为,在技术进步的推动下,国际政治层面的权威是“共识”,而不再是“强权”。(中国社会科学网)

    快讯 2020年1月21日
  • New Power区块链高峰论坛登陆纽约,正式开启全球互链

    纽约时间1月18日,“ 2020 Block Talk区块链高峰论坛”在纽约福特汉姆大学隆重召开。作为New Power主办的首场区块链高峰论坛,本次活动吸引了纳斯达克前副主席David Weild,OKcoin金融市场负责人戴钟恺,哥大商学院教授Paul Johnson,New Power CEO Alisa Wang,Top Network CTO Taylor Wei,Definer 创始人 Jason Wu等众多重量级嘉宾参加,以全球视野和理念共同探寻区块链技术发展的新路径。

    在这场全球范围内的顶级论坛上,金融行业、咨询公司、研究机构、律所及区块链头部企业的业内大咖们围绕着“区块链在新能源行业应用;去中心化金融(DeFi);区块链应用的合规化以及区块链技术的探讨”这四个核心议题进行圆桌论坛,展开了多轮深度讨论。

    快讯 2020年1月20日
  • 中国科学院王小云院士:我国亟待抢先制定区块链等密码协议标准与技术规范

    1月19日下午,河南省密码应用与区块链技术专题讲座在郑州举行,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杨振宁讲座”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密码协会会士王小云应河南省密码管理局邀请进行演讲。王小云表示,“在密码协议方面,我们国家和其他国家都是处在同一个起跑线上,哪个国家先制定标准,就掌握了先机。我国亟待抢先制定物联网、车联网、区块链、国产操作系统等密码协议标准与技术规范。”(大河网)

    快讯 2020年1月20日
  • 中山大学余向阳:区块链技术将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据大洋网消息,1月18日,中山大学物理学院、光电材料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博士生导师余向阳在一场讲座中表示,区块链是一种为数据发放“身份证”的新技术,其目的在于推动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他将改变人与人之间、机构与机构之间的生产关系。尽管区块链技术方兴未艾。但尽快解决驱动数据可信度的问题,对于建立数据时代来说是十分必要的,尤其是在当今社会越来越依靠数字驱动技术的背景下,发展区块链技术来保证数据可信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快讯 2020年1月19日
  • 上海交通大学胡捷:建议中国考虑适当时候发行超主权新型数字货币

    1月17日,上海交通大学高级金融学院实践教授胡捷发表《新型数字货币对国际货币竞争格局的影响》文章称,新型数字货币的出现,对于国际货币竞争格局,将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其中,主权类新型数字货币对于国际货币竞争格局影响不大,仅有技术储备的意义;超主权类新型数字货币对于国际货币竞争格局有重大影响,需要认真对待;建议中国考虑适当时候发行超主权新型数字货币,加速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快讯 2020年1月17日
  • 杨东:区块链的优势在于能改造和提升旧的生产关系

    中国人民大学大数据区块链与监管科技实验室主任教授杨东表示,2019年,区块链产业的发展打开了巨大的想象空间。区块链应当用来解决实际问题,服务实体经济,产生社会价值。当前,区块链技术应用已延伸到数字金融、数字政府、智能制造、可信司法、供应链管理、社会民生建设等多个领域。在所有技术中,区块链比起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其他技术,它的关键优势在于能够改造和提升旧的生产关系,成为数字经济下的“基础设施”。(光明网)

    快讯 2020年1月16日
  • 朱嘉明:区块链将是重建人类信任的基础结构

    2020年1月15日,由中关村管委会指导、中关村股权投资协会主办,零壹财经作为战略合作媒体的第八届“国际视野下的创新与资本论坛”在北京四季酒店召开。论坛上,著名经济学家、数字资产研究院学术与技术委员会主席朱嘉明教授带来主题演讲《积极面对全球性信任危机和信任赤字的挑战–区块链将是重建人类信任的基础结构》。朱嘉明指出,数字经济时代,人类社会正面临着日益严重的“信任危机”,与此同时,应对信任危机的传统手段失灵,政府等组织形态的影响机制丧失。而区块链具有的分布式的节点网络、大数据与算法、智能合约等优势,将使得区块链成为支持世界级共识的基础结构。(腾讯网)

    快讯 2020年1月15日
  • 武汉大学何德彪:区块链数据存储于多个节点,攻破一个节点则数据机密性瓦解

    武汉大学国家网络安全学院教授、中国计算机学院区块链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何德彪日前接受采访称,区块链技术目前仍有诸多技术瓶颈,主要体现在体系架构、共识机制、互操作性、系统安全、隐私性等多个方面。通俗地说,区块链的数据存储在无数个节点上,那么数据量就会特别大,对存储介质是个考验,也会造成处理速率不足。另外,安全性也是个问题。区块链保证了我们的数据不会轻易丢失,但同时,数据存储在多个节点上,只要有一个节点被“攻破”,数据的机密性就瓦解了。(楚天都市报)

    快讯 2020年1月15日
  • 观点:运用区块链等技术将数据作为发现价格、评估风险、配置资源的重要平台

    《光明日报》报道,中国社会科学院西部发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员俞林、北京交通大学经管学院教授傅少川今日联合发文表示,推动金融机构加快研究和创新,运用区块链、大数据等技术,加强对企业各类经营数据、交易数据、管理数据的分析、整合和挖掘,通过确立数字化的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变革,打造完备的数据基础,将数据作为发现价格、评估风险、配置资源的重要平台。

    快讯 2020年1月14日
  • 清华大学邢春晓:区块链助力智慧医疗健康行业转型升级

    2020年1月12日,火币大学GBLP活动在日本顶尖大学一桥大学进行,清华大学信息技术研究院副院长邢春晓教授出席学术交流讨论并发表关于区块链创新发展和融合发展的学术观点,详细阐述了区块链核心技术自主创新方向,以及区块链在医疗健康、金融、城市治理等领域的应用前景。

    他认为,信息增长和社会信任是经济增长的两大因素,区块链是数字经济的信任基础设施。以“区块链+医疗健康”为例, 区块链与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深度融合的新型解决方案将为助力政府机构对医疗健康领域开展实时、精准和智能监管提供有效途径。以区块链等技术为基础的大健康医疗、医药、医保平台与数据,知识和反馈三位一体的科学决策体系将为我国医疗健康领域提供数据治理平台、药品交易平台、医疗记录追溯平台、医疗云平台等能够辅助对医疗行业质量监管、运营分析、预警监测、绩效考核的全流程监管。而在商业医疗保险的理赔上,区块链技术也可以实现信息安全、自动核保、数据共享互信等多项功能。

    快讯 2020年1月12日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