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
-
中科软:公司与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就区块链平台升级项目进行合作
中科软(603927)在上交所-E互动上回答投资者提问时表示,公司一直重视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前沿技术在软件开发领域的具体运用。公司目前与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就区块链(许可链)平台升级系统项目进行合作研发。
-
中国科学院王小云院士:我国亟待抢先制定区块链等密码协议标准与技术规范
1月19日下午,河南省密码应用与区块链技术专题讲座在郑州举行,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杨振宁讲座”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密码协会会士王小云应河南省密码管理局邀请进行演讲。王小云表示,“在密码协议方面,我们国家和其他国家都是处在同一个起跑线上,哪个国家先制定标准,就掌握了先机。我国亟待抢先制定物联网、车联网、区块链、国产操作系统等密码协议标准与技术规范。”(大河网)
-
科院院士郑志明:国家主链还是由国家队来做
据新京报消息,政协北京市十三届三次会议于1月10日开幕。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郑志明表示:“现在是中科院、高校的团队比较散,在大的公司,像BAT里面都有研究团队。但我想说的是,如果是主链,国家的主链,恐怕还是由国家队来做,因为里面的这些规则很重要,底层架构做好很重要。我知道北京市是下了很大决心要做这件事,一定要成为区块链高地。”
-
中科院院士王小云:密码学为区块链提供了安全保障技术
中国科学院院士王小云介绍了格密码理论的最新发展,并深入探析了区块链的技术发展过程。王小云认为,密码学为区块链提供了交易信息防篡改、可追溯、私密性以及匿名性保护等安全保障技术,下一步,区块链安全需要从算法安全、协议安全、实现安全、私钥安全等四个方面着手展开研究。
-
区块链与边缘计算实验室落地南京
人民网消息,12月8日,中科院软件研究所南京软件技术研究院与业内领先的区块链硬核技术企业续科天下(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就共建区块链与边缘计算实验室达成战略合作。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所长助理、中科院软件研究所南京软件技术研究院院长武斌,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研究员薛云志,中科院软件研究所南京软件技术研究院院长助理吕东成,区块链与边缘计算实验室主要成员龚健、方建等出席签约仪式。 此次签约成立的区块链与边缘计算实验室,将以下一代区块链技术与边缘计算技术研究为重点,通过科技与产业紧密结合,解决区块链技术与边缘计算场景的各种挑战,为民生经济、金融科技、城市智能化等多个场景赋能区块链与边缘计算技术。
-
中国科学院软件所陈峰:区块链技术是数字经济的基石
据中国新闻网消息,12月12日,区块链与数字经济高峰论坛暨2019第八届中关村大数据日在北京举行。中国科学院软件所区块链与应用联合实验室副主任陈峰表示,区块链技术是数字经济的基石,要把区块链作为核心技术,推动科技自主创新,要在理论的最前沿占据科技创新的制高点,取得科技产业的新优势。
-
中科院院士王光谦: 结合区块链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近日,“首届中国节水论坛” 召开 中国科学院院士王光谦认为,数字水权核心就是把资源水变成商品水,结合区块链用记账技术保证数据不丢失,把每一方水管理起来,通过确权实现从资源到资产的转变,提高大家的节水意识,增强节水主动感和获得感。“节约用水的人有收益,提供商品水的能赚钱,最终提高整个社会的水资源利用效率。”(上海证券报)
-
中科院院士郑志明:下一代区块链技术的核心是三元平衡寻优问题
在“区块链技术与应用”科学与技术前沿论坛上,中国科学院院士、软件开发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郑志明指出,目前区块链的困境在于“三元悖论”,即可扩展性、分布式和安全性三者不可兼得,最多得其二;下一代区块链技术的核心是三元平衡寻优问题。另外,共识成本和监管安全也成为了阻碍区块链有效发展的两大难点。
-
AWS高级架构师杨历:区块链、人工智能、物联网是未来十年的革命性技术
火星财经APP(微信:hxcj24h)一线报道,12月8日,由中国科学院学部主办、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等单位联合支持的“区块链技术与应用”科学与技术前沿论坛在深圳开幕。会上,AWS 大中华南区解决方案高级架构师杨历发表题为《区块链性能优化的思考和实践》的演讲。他表示,云计算、移动、社交是过去十年的技术革命,下一个十年要看区块链、人工智能、物联网(IoT)。“云计算是区块链创新的很重要的基础设施”,杨历说,目前,AWS的许多行业客户正在引入区块链,Coinbase、Ripple、纳斯达克等企业都在使用AWS构建区块链业务,三星、普华永道、埃森哲、德勤、英特尔、IBM、以太坊基金会、超级账本、R3、Consensys等都是区块链合作伙伴。在他看来,区块链非常复杂,很多业务不需要用区块链。比如,对于中心化的账本,可以用分类账数据库的方式来做,而不需要使用区块链。
-
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巨强:数字货币的兴起是人类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未来的潮流
12月8日,由中国科学院学部主办,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等单位联合支持的“区块链技术与应用”科学与技术前沿论坛在深圳举行。在8日的区块链金融专题论坛上,中国教育技术协会金融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巨强表示,人类货币的发展有一个基本规律:不断的降低成本,越来越方便,越来越快捷。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数字货币的兴起是人类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未来的潮流。他还指出,未来人类的货币一定会变成数字货币,特别是随着互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的飞速发展,未来数字货币在发行流通、管理方面会变得越来越成熟。未来中央银行可能会集中发行数字货币,所以未来我们可能真的不需要任何纸币和硬币,传统意义上的货币发行方式、拥有货币的方式也将被彻底颠覆。(巴比特)
-
建信金科王雪:区块链住房公积金数据平台上链单位账户达319万户,明细数据4.8亿条
火星财经APP(微信:hxcj24h)一线报道,12月8日,由中国科学院学部主办、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等单位联合支持的“区块链技术与应用”科学与技术前沿论坛在深圳开幕。会上,建信金科创新实验室负责人王雪发表题为《区块链应用实践》的演讲。她介绍称,建信金科已经开发了企业级的区块链BaaS平台,支持贸易金融、资产证券化、供应链金融、电子证照、数据共享、住房租赁、部委公积金等场景。她重点指出了建信金科在贸易金融三个领域的区块链实践:贸易金融、区块链租赁、区块链住房公积金数据平台。关于区块链住房公积金数据平台,目前已有天津、重庆、广州、深圳等303家公积金中心介入。上链单位账户319万户,明细数据4.8亿条,个人账户明细66亿条,公积金贷款账户1998万户。
-
中再集团信息技术中心冯键:“区块链+”在联盟链领域已发挥作用,是场景变革的基础
火星财经APP(微信:hxcj24h)一线报道,12月8日,由中国科学院学部主办、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等单位联合支持的“区块链技术与应用”科学与技术前沿论坛在深圳开幕。会上,中再集团信息技术中心总经理冯键发表演讲,分别阐述“产业+区块链”和“区块链+产业”的基本逻辑差别。他认为,前者把区块链作为技术手段,重点提升效率,关注产业场景的技术应用个,且区块链不是唯一手段;后者则把区块链作为底层技术支撑,重点是去中心化、平台化、分布式,本质是产业传统逻辑变革。谈及区块链商业价值,冯键援引Gartner报告表示,区块链商业价值逐步走向成熟,预计未来6~7年相关产业投资和成熟商用模型将显著成长。“区块链+”在联盟链已发挥作用,是场景变革的基础。
-
招商银行信息技术部总经理周天虹:稳定币和DeFi值得关注,公链应用具有独特价值
火星财经APP(微信:hxcj24h)一线报道,12月8日,由中国科学院学部主办、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等单位联合支持的“区块链技术与应用”科学与技术前沿论坛在深圳开幕。会上,招商银行信息技术部总经理周天虹发表题为《区块链应用发展的方向和思考》的演讲。他表示,区块链本质是一种应用型技术,在存证、信息共享、供应链金融等很多领域都很适用。他解释称,比如在存证领域,多方分布存储、链上数据难以篡改、数据权属等特性能够解决业务流程长、存证成本高、证据易丢失、举证复杂的问题。“目前,最高人民法院已经建立了司法区块链统一平台、生真是版权协会建立了E证链、深圳税务局也拓展了区块链电子发票等应用场景。国税总局已经准备在全国复制区块链电子发票的模式。”
-
中科院大学数字经济与区块链研究中心主任魏先华:用区块链技术解决供应链金融已形成共识
北京时间12月8日,由中国科学院大学数字经济与区块链研究中心主办的《数字经济新路径——区块链+供应链金融》论坛在北京举办,在论坛上,中国科学院大学数字经济与区块链研究中心主任魏先华教授就《区块链细微打造供应链金融生态》发表了主题演讲。魏先华表示,目前供应链金融行业依旧存在核心企业动力不足、信用传递层少、非标准债券资产估值难、产融风险交织、难以评估与管理等诸多痛点,魏先华认为目前用区块链技术解决供应链金融已形成共识,用区块链解决供应链金融问题是必经之路。(星球日报)
-
华南理工大学教授唐韶华:智能合约当中其实会有一些隐私的问题出现
12月7日,由中国科学院学部主办、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等单位联合支持的“区块链技术与应用”科学与技术前沿论坛在深圳举办。华南理工大学教授、珠江学者、特支计划领军人才、广东省信息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唐韶华演讲表示,智能合约当中其实会有一些隐私的问题出现,比如说用户身份隐私可能会泄露,执行智能合约的时候,它的输入输出、计算过程、计算结果里的一些隐私可能会泄露,还有智能合约的代码私密性可能也会泄露。而解决智能合约隐私计算的技术手段主要包括密码学当中的一些技术,包括零知识证明、安全多方计算、可信计算环境等等。唐韶华最后强调了隐私保护和可监管性的问题:“我们不能加强隐私保护使得区块链变成犯罪分子的天堂,零知识证明保护用户的身份隐私,安全多方计算保护合约数据的隐私,可信计算环境,保证合约代码的私密性,要特别重视安全芯片和区块链的结合。”
-
复旦大学斯雪明:中国区块链产业有十大发展趋势
12月7日,由中国科学院学部主办,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等单位联合支持的“区块链技术与应用”科学与技术前沿论坛在深圳举行。复旦大学教授、中国计算机学会(CCF)区块链专委会主任斯雪明在演讲中表示,中国区块链产业有六大发展趋势:一是区块链成为全球技术发展的前沿阵地,开辟国际竞争新赛道;二是区块链领域成为创新创业的新热土,技术融合将拓展应用新空间;三是区块链未来三年将实体经济中广泛落地,成为数字中国假设的重要支撑;四是区块链打造新型平台经济,开启共享经济新时代;五是区块链加速“可信数字化”进程,带动金融“脱实向虚”,服务实体经济;六是区块链监管和标准体系将进一步完善,产业发展基础继续夯实。七是区块链投资持续火爆,代币众筹模式积累风险值得关注;八是区块链技术与监管存在冲突,但矛盾有望进一步调和;九是区块链标准规范的重要性日趋凸显;十是区块链竞争日趋激烈,专利争夺成为竞争重要领域。
-
中国科学院院士郑志明:价值互联、价值能够自由流转,其前提是区块链建立了低成本的信任通道
火星财经APP(微信:hxcj24h)一线报道,12月7日,由中国科学院学部主办、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等单位联合支持的“区块链技术与应用”科学与技术前沿论坛在深圳开幕。中国科学院信息技术科学部郑志明院士、数学物理学部王小云院士等四位院士发表主题演讲,同时还有300余名来自政府和企业界的代表出席会议,围绕区块链与数字身份、监管科技、金融应用等话题展开讨论。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郑志明称,价值互联、价值能够自由流转,是人类社会最基础、最重要的事情。其前提是建立低成本的信任通道,这就是区块链能够做到的。“中央在四中全会前组织政治局集体学习区块链,我们觉得是因为区块链和社会治理的能力和追求息息相关,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信任”,郑志明院士表示。他同时认为,区块链是去传统信任的机制,是用技术来保证信任的成熟技术,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
-
中国科学院院士郑志明:从大国到强国梦的实现,必须重视区块链技术原始创新
在会上,郑志明院士总结了区块链的四大特征,开放共识、分布式去信任、隐私监管、智能合约,并归纳了其6大适用条件。
-
迅雷集团首席执行官陈磊:互联网野蛮生长时代已经过去,区块链将开启新的时代
火星财经APP(微信:hxcj24h)一线报道,12月7日,由中国科学院学部主办、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等单位联合支持的“区块链技术与应用”科学与技术前沿论坛在深圳开幕。中国科学院信息技术科学部郑志明院士、数学物理学部王小云院士等四位院士发表主题演讲,同时还有300余名来自政府和企业界的代表出席会议,围绕区块链与数字身份、监管科技、金融应用等话题展开讨论。会上迅雷集团首席执行官陈磊表示,互联网野蛮生长的时代已经过去,一个业态应该有自己生长的逻辑,而不只是通过攫取用户的时长来获取利益。在他看来,互联网带来的诸多问题也是技术问题,而区块链是给互联网带来秩序、规则和信任的典型技术手段。它的公开透明、可追溯、不可篡改曾特性,让互联网上的数据变得可信、可管理、有序共享,特别是“区块链+物联网”有望打破数据孤岛,因而有广泛应用场景。目前迅雷区块链技术在金融征信、教育、版权、物联网等领域都有应用。
-
姚前:发行数字货币最好的模式是“官督商办”
火星财经APP(微信:hxcj24h)一线报道,12月7日,由中国科学院学部主办、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等单位联合支持的“区块链技术与应用”科学与技术前沿论坛在深圳开幕。中国科学院信息技术科学部郑志明院士、数学物理学部王小云院士等四位院士发表主题演讲,同时还有300余名来自政府和企业界的代表出席会议,围绕区块链与数字身份、监管科技、金融应用等话题展开讨论。会上,中国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前所长姚前表示,在发行数字货币方面,Libra提供了美好的愿景,但企业利益、国家利益不一定吻合,Facebook背后操纵,不能满足各国金融监管要求等都是挑战。公共部门有公共精神,但没有创新能力;私有部门有创新能力,但没有公共精神。最好的模式是公共部门和私营部门携手,就是“官督商办”,让有能力的商业机构去探索:在公共部门的指导下,允许部分有能力、有条件的商业机构探索构建既能普惠大众,又不被某一方单独掌控的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