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信

  • 中国信通院将于2020年启动第四批可信区块链评测

    据通信世界网12月30日消息,中国信通院在2017年启动了可信区块链标准和测评体系的研究,目前已经完成了3批共50多个测试任务。2020年第四批可信区块链评测也即将启动,涵盖区块链基本功能、性能、安全等多个专项测试,目的是为行业提供权威、科学、客观的第三方公共服务,有力推动区块链安全、有序、高质量发展,促进区块链技术在建设网络强国、发展数字经济等方面发挥积极重要作用。

    快讯 2019年12月30日
  • 唐斯斯:区块链通过新的信任机制实现从“信息互联网”向“价值互联网”转变

    据人民日报无线新媒体报道,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和产业发展部战略规划处副处长唐斯斯认为,区块链通过新的信任机制改变了连接方式,带来生产关系的改变,为不同参与主体间、不同行业的可信数据交互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手段,实现从“信息互联网”向“价值互联网”转变。她介绍,区块链服务网络发展情况是跨公网、跨地域、跨机构的全国性区块链服务基础设施平台,具有安全可控可监管、完全自主创新、开放包容可持续等特点,能大幅降低区块链开发、部署、运维、互通和监管成本,将促进区块链技术的快速发展。

    快讯 2019年12月29日
  • 全国政协委员谈剑锋:未来区块链的应用与发展将体现在四个方向

    12月28日,全国政协委员、上海众人网络安全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谈剑锋表示,未来区块链的应用与发展将体现在四个方向:一是区块链是价值网络的基础,会逐渐成为未来互联网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二是随着应用场景日益丰富,应用将推动着区块链技术不断完善,区块链与云的结合将更趋紧密;三是区块链虽在数学上具有完备性,但也存在安全问题,未来还需要从应用、工程和管理等层面加强安全,也需要标准提升可信程度;四是未来区块链技术需逐步适应监管政策要求,才能有效的发展应用。(人民政协网)

    快讯 2019年12月29日
  • 中国通信院魏凯:通信院加速制定区块链标准,目前已成立19个专题组

    据中证报消息, 12月28日,在“区块链技术应用与发展主题座谈会”上,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云计算与大数据研究所副所长魏凯表示,区块链号称“信任的机器”。中国通信院已牵头实施“可信区块链推进计划”,旨在推动区块链核心技术研究和行业的应用落地,同时加速制定可信区块链标准,促进行业健康发展。目前已经成立了供应链金融、司法存证、溯源、保险等方面的19个专题组,吸收国内外成员单位345家。

    快讯 2019年12月29日
  • 税务总局张志勇:区块链智能合约可将税收法律代码化

    12月28日,在“区块链技术应用与发展主题座谈会”上,国家税务总局原副局长张志勇发言指出,区块链技术因其可信 可查、可追溯、低成本、可联盟、可内嵌等特性,一经推出就引起国家税务部门高度重视。目前,区块链电子发票已经得到广泛应用。同时,他还指出:税收管理现代化多方合作参与的要求与区块链技术特点相吻合;区块链技术有利于税收管理信息对称的要求;跨链服务和跨链交换信息满足税务資理与务开放互动的发展方向;区块链信息的可靠性有利于改进税务风险分析和应対;区块链智能合约可将税收法律代码化,为税人提高确定性,减少争端。

    快讯 2019年12月28日
  • 平安金融壹账通陆一帆:“分链”就等于重新制造数据孤岛,使得区块链不再有价值

    12月27日晚,全球首档区块链跨年演讲“玲听2020”在杭州举行。平安金融壹账通区块链业务总经理陆一帆在演讲中表示,区块链价值在于打破数据孤岛,使数据可溯源,可穿透,可验证。但是,传统区块链在数据隐私和网络安全等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可信计算、哈希上链、加密上链等隐私保护方案都是通过牺牲区块链价值来达到隐私保护,无价值无意义。 他指出,如果为了保护隐私而将区块链拆成很多个分链,实际上就等于重新制造数据孤岛,大幅降低效能,严重影响区块链的扩展,最后将变成消除区块链价值的利器。平安金融壹账通采用全加密框架和3D零知识体系,在不“共享”数据的前提下实现“共享”数据的价值,解决数据利用和隐私保护间的矛盾。

    快讯 2019年12月28日
  • 保险行业区块链应用技术标准制定工作正式启动

    据上海证券报,12月27日,“保险行业区块链应用技术标准制定工作启动暨区块链保险应用白皮书发布仪式”在上海保交所举行,正式对外发布《区块链保险应用白皮书》,启动推进保险风控区块链平台建设和“保险行业区块链应用技术标准”制定工作。标准制定的后续工作将依托工信部信通院“可信区块链推进计划”,联合行业专家共同推进“保险行业区块链应用技术团体标准”制定工作,积极申报行业标准。

    快讯 2019年12月27日
  • 武汉知识产权审判庭法官:区块链技术可解决直播中的版权保护痛点

    据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消息,武汉知识产权审判庭法官尹思源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直播中的确权与侵权存证都是版权保护的痛点,而如今频频被提及的区块链技术恰好为解决这一痛点提供了可能性。区块链采用点对点的分布式记账方式、多节点共识机制等技术手段,建立强大的信任关系和价值传输网络,具备去中心化、信息不可篡改、集体维护、可靠数据库、公开透明的特征,被认为是天然适合版权保护的技术。在直播领域进行区块链存证具体表现在:存,即直播画面及内容等数据信息实时上链;证,即证明上传的数据不可篡改。直播平台亟须建立具有取证节点、维权节点、确权节点、可信第三方节点的版权区块链,不仅仅在版权保护方面,更在版权出海及孵化、版权交易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快讯 2019年12月27日
  • 南京可信区块链与算法经济研究院院长石宁:区块链和云计算构成双轨,跑的是大数据这辆火车

    火星财经APP(微信:hxcj24h)一线报道,12月27日,2019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创新发展大会继续在青岛举办。本次会议由青岛市人民政府、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主办,青岛市崂山区人民政府、赛迪(青岛)区块链研究院等单位承办。

    南京可信区块链与算法经济研究院院长石宁在演讲中表示,产业互联网是与消费互联网截然不同的商业范式,归根结底是新的商业范式对核心能力提出了要求,需要不同技术的支持,区块链技术的应用至关重要。

    石宁进一步解释称,区块链基础设施并不替代现有的云计算技术,而是对云计算架构进行补充,实现“云链结合”,比如区块链进一步保障了数据的安全,提升数据治理的规范等,区块链同时还为人工智能提供更加可信的数据和基础架构。“区块链和云计算构成两条铁轨,上面跑的是大数据这辆火车。过去的铁轨是单轨,建立在单轨上的基础设施是不稳固的,产业互联网需要建立在双轨之上。”

    快讯 2019年12月27日
  • 人民邮电报:区块链契合数字政务对于数据流通安全性的需求

    人民邮电报刊发文章《区块链在数字政务领域的应用方向研究》 。文章称,区块链去中心化、不可篡改、非对称加密、可追溯等特性,正好契合数字政务对于数据流通安全性和可信性的需求,通过共识机制构建一个多方参与的信任网络,进一步实现互联网与政务的深度融合,优化政府业务流程,使得政务公开真正走向阳光、透明、可信。区块链有助于建立对数据流通的信任机制,可提升服务效率并降低信息系统运营成本,同步实现信息共享和数据隐私保护。

    快讯 2019年12月27日
  • 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李鸣:从技术属性看,区块链可以最大化数据价值

    据证券日报消息,12月26日,在第四届区块链开发大会上,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区块链研究室主任李鸣表示,从技术属性上来看,区块链是利用加密机制、共识机制、激励机制等技术对数据进行“封装”,从而提供可信共识防篡改的技术体系,最大化数据价值。李鸣认为,区块链技术体系是通过组件、跨链和融合技术解决技术产业化,系统网络化和应用集成化的瓶颈问题。

    快讯 2019年12月27日
  • MOAC袁英:企业拥有自主可控的专属应用链是行业应用趋势

    12月14日讯,今日,“IN-Chain全球区块链峰会”在北京香格里拉酒店举行,MOAC执行董事袁英受邀出席并登台分享题为《区块链赋能实体产业的方案与实践》的演讲。袁英表示:安全可信、高效易用、可扩展交互的底层系统是基础,企业拥有自主可控的专属应用链是行业应用趋势,而降低技术门槛是区块链赋能企业的关键。

    快讯 2019年12月14日
  • 中关村大数据产业联盟授予YottaChain中科星链大数据技术研究院为副理事长单位

    近日,鉴于双方的友好合作基础,中关村大数据产业联盟授予中科星链大数据技术研究院为副理事长单位。今后双方将继续精诚合作,深度融合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

    中关村大数据产业联盟成立于2012年12月,是国内首家注册的大数据行业社会组织。联盟一直致力于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已相继开展多项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产融发展为核心,以新旧动能转换为目标的运营工作,及多项创新创业、高新技术研发及其成果产业化、科技金融、产融发展等方面的促进和服务工作。

    中科星链大数据技术研究院为YottaChain成立的区块链、大数据领域研究机构,旨在对接全球区块链、大数据领域资源、专家智库,全面促进提升YottaChain生态建设,协同Yotta大数据生态基地和分院孵化带动一批相关领域企业共同发展,推动政府和企业客户的数字化落地、智能化转型,提供稳定可靠、安全可信的大数据区块链存储解决方案和技术服务。

    快讯 2019年12月13日
  • 信通院王蕴韬:对区块链的认识存五大误解

    在今天召开的“2019年中国联通5G区块链研讨会”上,可信区块链推进计划、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云计算与大数据研究所副主任、高级工程师王蕴韬发表主题演讲并表示:“目前,大家对区块链的认识存在五大误解”第一,区块链不全是分布式的,其规则执行是分布式的,但制定是集中的;第二,区块链只能对数据一致性达成共识;第三,区块链不是产生信任的机器,其只能传递信任,但无法保证源头是否造假;第四,区块链并非不可篡改,但其篡改难度极高;第五,从理论上讲,区块链什么数据都可以存,但成本很高,存储所有数据并不实际。(通信世界)

    快讯 2019年12月12日
  • IBM周捷:基于区块链的身份服务是最适合运营商的增值业务

    据C114通信网消息,12月12日,在今天召开的“2019年中国联通5G区块链研讨会”上,IBM电信行业解决方案总监周捷表示,运营商的区块链发展之路应从效率走向生态,基于区块链的身份服务是适合运营商的增值业务。运营商的区块链发展之路应从效率走向生态。此外,周捷指出,基于区块链的身份服务是适合运营商的增值业务。“运营商以一个可信的立场来处理敏感数据,使得运营商能够以区块链的基础提供四类服务,如身份即服务,数字资产交易,移动钱包和其他类服务。”

    快讯 2019年12月12日
  • 百度智能云上线CloudDID小程序,基于区块链打造专属数字身份

    12月10日,百度智能云公众号发文称,已推出业内首个CloudDID智能小程序,其核心是基于百度智能云的「企业区块链平台天链」打造的可信数字身份解决方案,可信数字身份解决方案完全符合W3C标准,旨在链接多个行业领域,促进跨机构、多场景的身份认证和数据合作。

    笔者第一时间体验CloudDID小程序后发现,用户基于自己的百度账号可以一键上链,系统会自动生成DID及主/备私钥等数字身份信息。目前,用户可进行企业认证及个人认证,个人认证包括初级和高级实名认证。

    快讯 2019年12月10日
  • 京东数科翟欣磊:区块链有望成为产业互联网的基石

    据证券日报报道,京东数科创新科技业务部区块链负责人翟欣磊表示,我觉得区块链有望成为产业互联网的基石。目前互联网在中国发展速度非常快,从个人角度看,每个人都可以接入互联网冲浪,但从产业角度来看,则需要在互联网基础上搭建更安全可信的广域网。例如,金融方面很多数据是完全隔离在自己体系内的,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在安全信任的基础上,把数据连接并让数据资产流动起来,在这过程中,区块链将成为产业互联网不同主体间的连接器。目前区块链技术正处于产业创新融合的初级阶段,区块链在应用当中要考虑与其他智能技术的组合,“区块链不是万能的”不能割裂来看也不能单独使用,京东数科每次都讲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这四个技术是个组合,并一起创造产业应用价值,并不是一个技术单独拿出来就能解决复杂场景需求的。

    快讯 2019年12月10日
  • 经济日报:合理探索人工智能、区块链等信息技术在司法中的运用潜力

    《经济日报》今日发表题为“以法治方式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评论文章。文中表示,以法治方式推动建立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在为数字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方面,各国应秉持开放合作、互利共享、兼容并蓄、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共同应对互联网时代挑战,努力推动形成互联网领域的国际规则,推进全球网络空间治理;维护公平公正、公开透明、便捷高效、可信赖的司法体系,合理探索人工智能、区块链等信息技术在司法中的运用潜力,提供智能、普惠、便捷的司法服务;遵循科技伦理和司法伦理,适应数字经济创新发展需要,保护知识产权和虚拟财产权利,维护公平公正、有效竞争的经济秩序。尤其是依据各国国内法及其参加或缔结的国际公约,在职权范围内保护个人信息和隐私,明确企业、组织及用户的行为规范和权利边界,避免信息滥用,为所有用户营造安全的互联网环境。

    快讯 2019年12月10日
  • 欧科集团徐明星:可通过联合签名或三方签名增强区块链系统可信度

    12月8日,在中国并购年会区块链高峰论坛上,中国区块链应用研究中心创始理事长徐明星表示,在美国的监管中,基于区块链的支付系统,监管要求要设有超级私钥,可以根据监管要求,中止涉嫌违法交易。为增加安全性,可以通过联合签名或者三方签名的方式,来避免作恶,增加系统的可信度。

    快讯 2019年12月8日
  • 华南理工大学教授唐韶华:智能合约当中其实会有一些隐私的问题出现

    12月7日,由中国科学院学部主办、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等单位联合支持的“区块链技术与应用”科学与技术前沿论坛在深圳举办。华南理工大学教授、珠江学者、特支计划领军人才、广东省信息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唐韶华演讲表示,智能合约当中其实会有一些隐私的问题出现,比如说用户身份隐私可能会泄露,执行智能合约的时候,它的输入输出、计算过程、计算结果里的一些隐私可能会泄露,还有智能合约的代码私密性可能也会泄露。而解决智能合约隐私计算的技术手段主要包括密码学当中的一些技术,包括零知识证明、安全多方计算、可信计算环境等等。

    唐韶华最后强调了隐私保护和可监管性的问题:“我们不能加强隐私保护使得区块链变成犯罪分子的天堂,零知识证明保护用户的身份隐私,安全多方计算保护合约数据的隐私,可信计算环境,保证合约代码的私密性,要特别重视安全芯片和区块链的结合。”

    快讯 2019年12月7日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