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链
-
上海市徐汇公证处发布区块链电子数据存储平台“汇存”
1月17日,上海市徐汇公证处举行发布会,宣布“汇存”区块链电子数据存储平台正式发布,据上海徐汇公证处公证员介绍,该平台可以帮助电子证据的认定,电子证据通过节点数据共识监督,无法篡改。该平台有手机客户端和PC客户端,手机客户端用于取证,即拍照和摄像。通过区块链存证技术,将证据上链,每一个环节环环相扣、有迹可循,当事人对证据有疑虑时,可以追溯证据的生成过程。(金色财经)
-
宜信创始人唐宁:区块链技术可在家族传承方面发挥作用
宜信公司创始人、CEO唐宁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区块链技术可以很好运用在家族传承方面,包括遗嘱、家族信托和保险。因为区块链具有可追溯、不可篡改等特点,可以为财富的传承驾护航。同时区块链技术可以解决上链之后的问题,却无法确保上链之前的问题。这也是一个须要注意的点。(证券日报)
-
2020年,区块链是一件亏钱也要做的事
“长期沉淀下来,好的企业上链了就能发展更好,差的企业上链后也会被识别出来。”
-
北京市经信局副局长:北京市60个单位1000余个处室都已经上链
据北京青年报报道,对于近日正式揭牌成立的“北京市大数据中心”,北京市经信局副局长潘锋介绍,“北京通”App2.0版最大的特点是大数据驱动,以及采用了区块链技术。利用区块链理念和技术,在北京市大数据行动计划的指引下,建成了职责为根、目录为干、数据为叶的“目录区块链”系统。目前,除4个涉密单位外的本市60个单位1000余个处室都已经上链。
-
北京经信局副局长:北京市60个单位1000余个处室都已经上链
“利用区块链理念和技术,在北京市大数据行动计划的指引下,建成了职责为根、目录为干、数据为叶的‘目录区块链’系统。”
-
济南正式发布全国人力资本产业公共服务平台联盟区块链系统
据澎湃新闻消息,1月11日,济南正式发布全国人力资本产业公共服务平台联盟区块链系统,系统用户开户登记、信用、交易、身价等信息将均登记上链。
-
平安银行邓俊毅:数字货币运行必须强化央行的统一监管
据中国经营报消息,平安银行战略发展中心高级项目总监邓俊毅近日接受采访时表示,并非所有场景都适合上链,需要先对业务场景进行分析,从信用机制、生态模式、业务场景等方面进行综合判断。同时,已经具备强势信任关系的主体内部不需要上区块链。同时,他认为,银行作为主要金融服务机构,未来将承担着数字货币账户管理、支付结算等系统维护职能。而区块链的去中心化特性只是技术层面而非管理层面,这意味着数字货币运行中必须强化央行的统一监管。
-
微众林俊龙:“人民版权”平台累计上链原创新闻上百万条
1月10日,在深圳市信息服务业区块链协会揭牌仪式上,微众银行区块链战略合作负责人林俊龙分享了微众银行在区块链领域的探索及实践案例,他说,微众银行引导的FISCO BCOS是国内最大的联盟链开源社区,目前已有基于FISCO BCOS区块链底层技术构建的“人民版权”平台和澳门智慧城市之证书电子化案例,其中“人民版权”平台已对上百家主流媒体机构的全量新闻进行确权并上链,累计上链原创新闻上百万条。
-
火币中国CEO袁煜明:区块链有四大基本技术要素
2020年1月10日,火币大学全球区块链领导者课程GBLP东京模块正式开课,四十位精英学员齐聚日本东京,火币中国CEO袁煜明、亚洲通讯社社长徐静波、JCBA协会研究院院长中村真人等区块链专家和日本经济权威人士在首日为学员授课。
袁煜明在授课过程中提出,区块链的核心四大基本要素是分布式账本、链式数据结构、非对称加密、点对点传输。区块链发展至今已有很多技术路线,其他如共识机制、 发行通证、智能合约等都不是区块链必然涵盖的。
此外,袁煜明也和同学们探讨了诸多热点问题,例如“是否只要超过51%的算力就可以篡改数据”。对此,袁煜明认为这种观点并不严谨,区块链的不可篡改是基于分布式账本和链式数据的固有特性,联盟链不需要算力。即便是公链,也只能用算力制造双花或分叉,而不能够直接篡改已经上链的数据。 -
广州小贷行业将试点地方金融区块链征信共享平台
据21世纪经济报道,广州民间金融街征信有限公司首席运营官李宁1月9日透露,广州民间金融街征信将利用区块链底层技术在小贷行业率先试点,建立地方金融区块链征信共享平台,该平台已于2019年11月中旬启动。广州的小贷公司一方面可以从其他的上链金融机构获得数据共享,提升自己的信用决策水平,另一方面可以在不需要大额投入的情况下满足监管机构更高的监管要求。李宁表示,如果该平台获得成功,将进一步向保理、融资租赁等其他的地方金融业态拓展运用。
-
浙江法院上线“e键智能送达”,送达全流程通过区块链技术上链存证
1月8日,“e键智能送达”系统在浙江全省法院上线,该系统由AI法官助理“小智”依托浙江法院办案办公平台自主完成送达任务。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审判管理处处长陈增宝介绍,送达全流程通过区块链技术上链存证。
-
公益时报:区块链越来越得到公益行业重视,但普及应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1月8日,公益时报刊文“公益行业频发信任危机 区块链能否成为救命稻草?”。文章表示,目前,区块链技术在司法领域、医疗服务、金融保险以及对外贸易等领域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可以说,和普通人息息相关的场景和民生服务,很多都有区块链的影子。在公益领域和公益场景的应用,区块链未来的价值在于,让每笔善款的去向和用途都有迹可查,或许可以从根本上解决信任问题。公开信息显示,在过去的2019财年,阿里巴巴经济体累计产生公益捐赠91亿笔,参与捐赠的消费者达4.4亿人。种种迹象表明,区块链技术越来越得到公益行业重视。然而,就目前国内公益机构、项目总量和已经“上链”的机构数量比例来看,区块链技术在公益行业的普及应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很多人对此还是充满期待。
-
调查:近40%网友认为区块链不能完全解决善款流向公开透明问题
根据公益时报的一项调查——“区块链助力公益能提升公众信任度吗?”。调查结果显示,目前超半数网友并不了解什么是区块链;近40%的网友认为区块链技术并不能完全解决善款流向公开透明问题,“公信力问题不会因为一种全新的技术就得到彻底解决”。对于“区块链+公益”的短板,42.2%的网友认为“信息上链工作耗时耗力,公益组织要付出大量的精力”;41%的网友表示“公益组织是否上传、如何做出正确的应用选择是一个现实问题”;2.9%的人表示,用户需要一个很长的接受过程,区块链技术也要逐渐成熟。
-
央行贸易金融区块链平台业务量已超900亿元
1月7日,中国人民银行深圳市中心支行召开的2020年工作会议披露,央行贸易金融区块链平台应用,上链运行供应链应收账款多级融资、跨境融资等多项业务,业务量超过900多亿元。
-
创业慧康发布基于区块链3.0的分级诊疗解决方案
2020年1月3日,创业慧康(300451.SZ)在北京召开了”多态智联”新一代产品发布会。此次发布会上,创业慧康发布了新一代的”多态智联”系列新产品及医健卫新解决方案,其中包括基于区块链3.0的分级诊疗解决方案:利用区块链3.0技术,将医共体所有医疗资源上链,实现医疗资源一本账,保证医疗资源的全面开放。资源数据采用全同步分布式架构存储,各医疗机构只需要负责本单位内的资源共享程度和进行必要的维护,采用共同的交易规则和智能合约,减少人为干预的风险,通过去中介化,确保稀缺和紧张的医疗资源可被最需要的最合适的患者预约申请。
-
区块链+城市治理:明明需求强烈,为何顾虑重重?
“我们需要给区块链多一点宽容,区块链绝对不是数据库这么简单,未来会有很多的不一样的事情发生在区块链上面。”
-
迅雷链总工程师来鑫:区块链行业将在2020年迎来大规模增长
火星财经APP(微信:hxcj24h)一线报道,迅雷链总工程师来鑫近日在接受火星财经专访时表示,区块链行业在2020年会迎来大规模增长,会有更多的项目落地。“迅雷链也会从落地应用的隐私保护、更适用于联盟链的安全体系、异构的跨链互操作机制等技术层面解决更多的用户场景落地的问题。”
来鑫表示,目前企业在拥抱区块链之前首先要思考必要性问题,思考哪些业务场景适合上链,因为并不是所有场景都适合上链。“我们认为有两条判别标准:首先,是否需要防篡改,将来是否需要对数据进行追溯;其次,是否需要多方协作,是否需要通过区块链提高协作效率。满足其中一条,就可以上链。” -
火星财经午间要闻一览
1.Libra负责人马库斯:如果无法获得监管机构许可,Libra可能要2021年才能上线;
2.证券日报:数字货币建设将有助于人民币国际化;
3.比特大陆任命王俊出任AI业务CEO,继续投入AI芯片;
4.DeFi生态中锁定的ETH接近300万枚,创历史新高;
5.Costco牛排上链,顾客可用手机扫码溯源;
6.运用区块链等技术的全国最大天麻交易中心在彝良县投入使用;
7.商务部吴桐:2020年是产业区块链落地的决胜之年;
8.斯坦福大学金融学教授:中国有可能是第一个部署CBDC的国家。 -
解放日报:区块链与食品安全追溯天生契合
12月31日,解放日报刊文称,越来越多的食品相关方开始关注起追溯与区块链结合的好处,这是因为,区块链这项技术的特点,可以说与食品安全追溯天生契合。一方面,区块链凭借其特有的去中心化存储模式,让追溯系统的搭建摆脱了对某个企业或个人的依赖。另一方面,区块链上的信息共享,可以让数据在不同公司和部门之间进行实时查询、传递、核实与分析,进而有效解决多方参与、信息碎片化与低效的重复审核等问题,加密技术也保证了平台访问的安全性。这就显著提高了追溯的效率,降低了追溯成本。相关行业人士建议,未来相关部门应该在推动食品企业数据上链过程中扮演更积极、更重要的角色,制定规则鼓励应用或采取强制上链措施,让区块链技术在食品安全追溯行业中,以更加理想的状态发展起来。
-
陆金所区块链技术服务交易超1000万笔
作为我国首批取得区块链信息服务备案编号的企业之一,陆金所在区块链技术应用落地方面持续探索。截至目前,陆金所控股已有5项服务通过区块链备案,而平台上基于区块链的交易量已超过1000万笔,平均每天都有近3万笔交易上链,累计交易额超千亿元。(金融时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