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资产
-
乌克兰虚拟资产部宣言称挖矿不需要政府的监督或干预,共识规则足以规范链上活动
据bitcoinist报道,乌克兰虚拟资产部,数字化转型部和委员会的宣言发布了针对公共区块链和工作量证明(PoW)的加密监管政策。监管部门得出的结论是,由于网络规则是由协议本身,节点运营商和用户本身的社会共识所强制执行的,因此比特币的协议和强制实施的共识规则足以规范链上活动。它不需要政府的监督或干预。乌克兰官员理解到,区块链技术由于使用开源协议和开放网络访问而受到自我监管,开放网络访问可通过去中心化网络,密码学,PoW和社会共识来保护资产的隐私和自由移动。乌克兰官员没有采取微观管理和苛刻的监管要求,而是着重于发展数字化,数字经济,数字创新,电子政务和电子民主以及信息社会发展领域的国家政策。
-
FATF监管虚拟资产监管者论坛讨论监管虚拟资产和虚拟资产服务提供商
据FATF官网,1月9日,世界各地的主管开会讨论如何监督和管理虚拟资产和虚拟资产服务提供商(VASP)。自金融行动特别工作组(FATF)在2019年6月敲定这些新措施以来,这次会议是主管们首次讨论如何实施这些新措施。 论坛讨论了三个主要领域:1.迄今为止,我们从那些已经建立VASP监督制度并已经开始监督VASP的国家吸取了教训。2.起草VASP法律法规时的常见问题。3.管理者有效监管VASPs所需的工具、技能、程序和技术。这次会议确定了需要采取进一步行动的若干领域。这些问题将在金融行动特别工作组全体会议和将于2020年5月举行的监督机构论坛的进一步会议上提出。据此前报道,2019年6月22日,FATF官网发布《基于风险的角度:监管数字资产和数字资产服务商的章程指南》,该指南将帮助各国和虚拟资产服务提供商了解其反洗钱和反恐融资义务,并有效实施FATF适用于该行业的要求。
-
21世纪经济:或有5家币圈交易所进入香港证监会监管沙盒
据21世纪经济报道,2018年11月1日,香港证监会发布针对数字货币等虚拟资产投资的新规,提出将虚拟资产交易平台纳入监管沙盒管理再发放牌照。时隔一年有余,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知情人士处获悉,截至目前已有不超过5家数字资产交易所被纳入其中。目前,申请此牌照的公司还不多,香港证监会尚未公开入围名单。除了上文第一批5家以内的说法之外,一位虚拟币从业者对记者表示,他听说过有一家香港交易所HashKey Group的公司也在申请。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发现,港股BC科技集团(00863.HK)在去年11月也公告了即将申请这一牌照的消息。
-
币圈交易所持牌门槛高耸入云,或有5家平台进入香港证监会监管沙盒
中国香港开放了数字资产交易所的沙盒监管,与内地相比更加宽松,不过相比新加坡更为严格。
-
韩国加密征税法案有望在2020年上半年出台
1月2日消息,监管韩国经济政策的韩国经济财政部(Ministry of Economy and Finance)已正式宣布,在现行税法下,个人投资者通过加密交易获得的利润不能被征收所得税。虽然目前韩国的个人加密货币利润免税,但经济财政部一直在努力修订税法,以便对他们征税。该部官员表示,已经在进行讨论,并补充说修订后的法案有望在2020年上半年出台。该部门强调加密货币需要法律地位才能加入法律,并详细说明:我们正在制定虚拟资产的税收计划,全面审查主要国家的税收、会计准则的一致性,以及防止洗钱的国际讨论的趋势。(news.bitcoin)
-
人民网发文《严打风暴下的数字货币交易所》
1月2日,人民网发文《严打风暴下的数字货币交易所》。文章指出,针对虚拟资产交易所搭区块链热潮“便车”、炒作“虚拟货币”的行为,近期北京、上海、东莞、杭州等多地监管部门纷纷“亮剑”,对相关活动进行摸底排查。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金融系教授、中国金融研究中心主任何平表示,数字货币可能会滋生诸多不法行为,交易所或是出现不法行为的领域之一。交易所对数字货币的币值稳定存在操纵可能性,但币值的稳定性和金融体系风险又密切相关,如果币值波动受到人为操作,这可能带来资金的不良流动,对国家金融体系的安全造成影响。他还指出,从金融稳定的角度来说,对交易所加大监管,有利维护金融秩序稳定。对于链圈的从业者而言,由于大量资本流入交易所,在商人逐利影响下,很可能引起币圈ICO的行为出现,导致链圈的技术研发缺少必要支持,为了规范市场,有关部门加强交易所监管很有必要性。
-
以色列洗钱和恐怖融资禁止局发布指南草案,列出“危险信号”包括加密货币交易
12月31日,以色列洗钱和恐怖融资禁止局发布了题为“虚拟资产领域的危险信号”的指南草案,供公众审查。该文件包含“危险信号”列表,旨在帮助私营部门制定与数字资产(例如,加密货币)相关的反洗钱风险政策。该指南草案列出了数十个危险信号,很多都是针对那些试图保护自己隐私的用户,比如使用硬币混合器(coin mixers)或买卖Dash、门罗币、zcash等,还着重提到VPNs、Tor和其他隐私增强技术的用户。(News.bitcoin)
-
NYAG:Bitfinex的LEO代币是类似债务证券的虚拟资产
此外NYAG在最新的文件中表明,根据美国法律Bitfinex在今年夏天发行的LEO同样可能是一种证券。
-
纽约总检察长:大B网平台币是类似债务证券的虚拟资产,仍需提交相关贷款证明
据Coindesk消息,纽约总检察长在新文件中称Bitfinex的法律立场为“严重不正当”。该文件来自纽约最高法院上诉庭,于周四发布,实际日期为12月4日。其中,纽约总检察长办公室(NYAG)声称Bitfinex和Tether已逐渐耗尽支持USDT代币的储备金。该办公室在措辞尖锐的文件中称,两家公司(共享高管和股东)“一步一步消散了现金支持的束缚:首先是将手中的现金转为无法访问的Crypto Capital帐户中的6.25亿美元;然后通过用Bitfinex的6.25亿美元借条取代可疑的支持来源。”NYAG表示,该债务“似乎不太可能偿还”,因为Bitfinex需要从交易所提取资金。NYAG进一步表明,根据美国法律,在初夏发行的LEO可能是一种证券。NYAG称,尽管动议仍在进行中,但被告仍进行了另一项大型金融交易,发行了近十亿的“ LEO”,这是一种类似于债务证券的新虚拟资产。最终纽约总检察长办公室表示Bitfinex与Tether公司需要在明年早些时候需当庭提交有关从两公司在保证金贷款方面文件。
-
纽约总检察长办公室:大B网平台币类似类似债务证券的虚拟资产
据Coindesk消息,纽约总检察长在新文件中称Bitfinex的法律立场为“严重不正当”。该文件来自纽约最高法院上诉庭,于周四发布,实际日期为12月4日。其中,纽约总检察长办公室(NYAG)声称Bitfinex和Tether已逐渐耗尽支持USDT代币的储备金。该办公室在措辞尖锐的文件中称,两家公司(共享高管和股东)“一步一步消散了现金支持的束缚:首先是将手中的现金转为无法访问的Crypto Capital帐户中的6.25亿美元;然后通过用Bitfinex的6.25亿美元借条取代可疑的支持来源。”NYAG表示,该债务“似乎不太可能偿还”,因为Bitfinex需要从交易所提取资金。NYAG进一步表明,根据美国法律,在初夏发行的LEO平台币可能是一种证券。NYAG称,尽管动议仍在进行中,但被告仍进行了另一项大型金融交易,发行了近十亿的“ LEO”,这是一种类似于债务证券的新虚拟资产。
-
链塔智库首席研究员:区块链要改变经济运行的方式,首先是在于对虚拟资产的确权和流转
据证券日报报道,链塔智库首席研究员于睿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称,区块链要改变经济运行的方式,首先是在于对虚拟资产的确权和流转;其次,联盟链对于各个节点数据的隐私保护,建立了原本不能建立的信任,进而达成了原本不能达成的合作。
-
美国FinCEN发现与加密相关的可疑活动报告激增
据Coindesk消息,美国反洗钱(AML)负责人周二在一次银行会议上表示,自5月以来,加密公司已经提交了7100份可疑活动报告。金融犯罪执行网络(FinCEN)主任Kenneth Blanco表示,这些报告遵循了FinCEN 5月份的指导,解释了作为美国“反洗钱”基石的《银行保密法》如何适用于加密货币领域。布兰科说,从那以后,总共有1.1万个与加密有关的SAR被提交给了FinCEN。2100个申请者直接引用了指南,“几十个”新实体提交了他们的第一份报告。这一庞大的数字表明,加密ATM机和交易所等虚拟资产服务提供商(VASP)正在密切关注其网络中潜在的非法活动。
-
你的加密货币没了,法院会判黑客或交易所犯罪吗?
北京法院定性为非法获取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罪,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
知情人士:韩国政府或将对虚拟货币征税
据The Korea Times消息,韩国政府人士透露,韩国政府正在试图对虚拟货币所得征收资本利得税,相关法规或将在明年反映在税收法中。同时,国民议会也正在通过一项有关提高虚拟资产交易透明度的法案。
-
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AI+5G+区块链正在全面颠覆金融业
2019年第一财经金融科技峰会12月1日在北京举行。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原副总裁朱民在会上表示,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的发展正在让物理空间和信息空间深度融合,再加上区块链的发展,正在构建全新的金融生态,正在全面颠覆金融业。比如Facebook提出的Libra虽然还有一些监管、合规、运营风险等问题,但是其跨境移动支付、价值稳定、虚拟资产结算等特性,足以震动金融世界,挑战商业银行甚至各国央行。
-
香港证监会声明解读:虚拟资产将纳入监管
继美国和新加坡后,香港也立规虚拟资产监管,合规监管之路是否已经开始走上正轨?
-
香港证监会虚拟资产新规或引发“数字大鳄”再次外逃
有分析人士指出,香港证监会监管方针的实质无异于当年的94通告,不过是换了一种更温柔的表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