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东
-
杨东:区块链的优势在于能改造和提升旧的生产关系
中国人民大学大数据区块链与监管科技实验室主任教授杨东表示,2019年,区块链产业的发展打开了巨大的想象空间。区块链应当用来解决实际问题,服务实体经济,产生社会价值。当前,区块链技术应用已延伸到数字金融、数字政府、智能制造、可信司法、供应链管理、社会民生建设等多个领域。在所有技术中,区块链比起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其他技术,它的关键优势在于能够改造和提升旧的生产关系,成为数字经济下的“基础设施”。(光明网)
-
杨东:未来法规和技术应是金融监管业的两大重点抓手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金融科技研究中心主任杨东和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硕士研究生龙燕青联合发文《禁止夸大式金融广告,“倾斜性保护” 消费者》。对日前,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和外汇局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金融营销宣传行为的通知》,文章建议,在规范经营行为的基础上,加强技术驱动型监管的应用,也是可探索的方向。日前,中央政治局曾专题学习区块链,其实区块链在金融行业有很强的应用价值。我曾经提出共票理论,“共票”是基于区块链等技术实现集政府、劳动者、投资者、消费者与管理者多位一体的利益共享分配机制。类似于股票、钞票、粮票的三票合一,具有共享、共治、共识的特点。未来,法规和技术应是金融监管业的两大重点抓手。
-
中国人民大学杨东:区块链正在与不同技术之间融合
据人民日报消息,中国人民大学大数据区块链与监管科技实验室主任杨东介绍,科技创新会带来量变风险与质变风险。他举例:金融科技会大幅降低资金提供者与需求者之间的连接费用,但金融风险的隐蔽性、突发性、传染性和负外部性等特征并不会消失。 “不仅如此,金融、技术和网络风险更易产生叠加与聚合效应,使风险传递得更快、波及面更广,且在技术性风险、操作性风险与系统性风险等层面表现得更为突出。” 杨东说。 杨东还说,区块链正在与不同技术之间融合,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之间的界限正在被模糊,其在金融科技领域引发的风险已经慢慢体现出来。
-
杨东:备案登记制度助力区块链行业健康发展
2019年1月10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区块链信息服务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自2019年2月15日起施行。同年1月28日起,区块链信息服务备案管理系统上线运行,区块链信息服务提供者须按《规定》要求,及时在备案管理系统进行备案登记。
-
区块链来了
2018年11月5日17:30,《解码区块链》的第一期节目在北京电视台青年频道播出,这档寄托了许多区块链从业者厚望的30分钟栏目,将在每周一17:30如期与大家见面。通过这档栏目,我们希望展现区块链与实体经济结合的巨大潜力、传递业界的探索和思考、让观众了解区块链技术真正的内涵和价值。
-
区块链领域内第一部规章级别法律或将出台
人大教授杨东:区块链作为一种技术,具备一定的技术中立性,因而《规定》的必要性令人感到怀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