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零售
-
爱迪尔:珠宝销售运用区块链技术特性有效解决了商品及供应信息的可信问题
爱迪尔(SZ002740))在互动平台上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本次珠宝销售以电子货票形式完成交易,商品信息数据全部上链,运用区块链技术特性,一定程度上有效解决了商品及供应信息的可信问题,是珠宝新零售业务的全新尝试。之后公司将继续探索“线上+线下互通”的运营模式和“货票通”技术系统在珠宝、钻石及黄金等行业的融合和应用,打造全新的行业平台和SaaS服务体系。
-
爱迪尔:公司运用区块链等信息化技术,提高产业链信息传导效率
根据爱迪尔(002740)最新披露的《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显示,公司运用5G、区块链等信息化技术,提高产业链信息传导效率,促进珠宝新零售业务发展。在区块链创新科技方面,公司表示,早年与蓝石区块链实验室,共同组建区块链联合研究中心,到如今与银货通设立合资公司探索“线上+线下互通”的运营模式,打造全新的行业平台和 SaaS 服务体系,旨在将区块链技术应用于珠宝行业金融、珠宝流通平台建设等方面。(证券时报)
-
郑州市政府:到2022年,区块链等技术将带动新业态新模式快速发展
郑州市政府近日印发《郑州市加快数字经济发展实施方案(2020—2022年)》,融合新业态新模式发展迅猛,到2022年,互联网、大数据、 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带动智能网联汽车、智能传感产业、共享经济、新零售等跨界融合新业态新模式快速发展, 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新动能。(郑州日报)
-
贝因美:与国内著名区块链技术公司联合探索行业应用,实现精准溯源
贝因美(SZ.002570)回答投资者提问时表示,公司正在与国内著名区块链技术公司联合探索行业应用,打造母婴行业供应链、新零售的区块链革命。如果成功,贝因美将是奶粉行业第一家使用区块链技术的公司,将大大提高供应链运营效率、实现真正精准溯源、极大提升消费者体验。(互动易)
-
厦门市政府:应利用区块链发展机遇,壮大平台消费规模
据人民网报道,厦门市政府于近日正式印发《厦门市加快发展流通促进商业消费若干措施》。《措施》提出,厦门应利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及5G通信发展机遇,促进大平台、大市场、大流通深度融合、高质量发展,壮大平台消费规模。将支持智慧零售、无人零售、绿色零售等零售新业态融合发展,建设“新零售之城”。
-
人民日报:区块链等技术融合发展催生的新服务属于全新业态,将成为至关重要的经济增长点
人民日报今日刊文称,数字经济的范畴较为广泛,从技术层面的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区块链,到应用层面的数字金融、新零售、智慧城市等,都属于数字经济的范畴。如果说外卖、共享单车等新业态仍属于新旧结合,那么由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技术融合发展催生的新服务,则属于全新业态。数字经济时代,这些新业态将成为至关重要的经济增长点。
-
刘峰:结合区块链的诸多技术在银行业务可能延伸到的领域进行试验性落地
2019年银行业强监管迈入常态化,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9年12月31日,银保监会机关、各地银保监局以及各地银保监分局针对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等银行业机构及从业人员共下发了约3382张罚单,平均每天开出超9张罚单,合计罚没金额约9.49亿元。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人工智能变革与管理研究院特邀研究员刘峰在接受采访时指出,从银行业务角度提出“场景新零售”的创新,势必需要融入大量的前沿科技元素。目前全国范围内的金融科技子公司都在大力推进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结合大数据、区块链的诸多技术在银行业务可能延伸到的领域进行试验性落地。因此作为银行本身,也需要加强金融科技的参与和研发。预计这些产品会在2020年迎来产品性能、安全、业务兼容等相关方面的大考。
-
盘和林:数字经济助力经济发展未来可期
据新华网消息,12月13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盘和林发文指出,无论是大数据、人工智能或区块链等新技术,还是金融科技、新零售等新产业、新业态,都属于数字经济的范畴。他还指出,数字经济的发展将有效解决市场失灵问题。现实中,各种问题会导致市场失灵,其中信息不对称是重要原因。与传统经济不同,数字经济以数据作为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在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的支持下,信息得以实现高度共享与快速传播,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都能在开放共享的平台中获得各种信息,极大降低信息不对称,也让利用信息不对称进行套利的企业无利可图,从而更加专注于产品与服务本身,起到强化市场竞争机制,提升生产效率的作用。
-
甲骨文公司创办人成为特斯拉董事 YouTube 被指责政治正确 硅谷一周科技热闻在此
2018马上就要过去,2019即将到来,在这辞旧迎新之际,小探先祝大家新年好!
-
双十一或将不再是双十一
每年的双十一,我们都会看到各大平台不断攀升的销售数字,与此同时,平台和商家都在牟足了劲拼命宣传。即使在互联网红利已经落幕的当下,双十一各大平台的销售额都在刷新着去年的记录。尽管数据非常“让人满意”,但是我们却依然不得不接受一个现实,那就是双十一作为一个消费时点或许仅仅只是一个时间点而已,其实质意义越来越少。因为越来越多的用户开始感觉到他们在双十一并没有买到相对优惠的商品,他们的购买体验也没有提升多少。所谓的双十一不过是平台和商家共同导演的一场闹剧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