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建华
-
币核科技创始人巨建华:全球区块链标准的推出,才能真正推动区块链成为价值网络
区块链最终真正要发挥价值一定是建立在一个国家甚至全球技术标准的基础上,构建一个真正互联互通的价值网络系统。
-
币核科技巨建华:全球区块链标准的推出,才能真正推动区块链成为价值网络
12月31日,在北京举办的“区块链数字科技峰会”上,币核科技创始人兼CEO巨建华表示,根据区块链技术发展的现状,目前行业机会主要在于局部性和探索性的业务上,比如说企业通过构建联盟链来服务政府机构,极大地减少政府办公成本,提高办事效率,这些提升都能间接影响整个社会运作的效率。通过对这类组织协作和劳动协作等方面的探索,不断钻研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场景,最终建立起一个有全球标准协议和技术标准的真正互联互通的区块链网络系统。谈及未来展望,巨建华称,关于未来期许,一方面是关于区块链的监管和合规能够有一个新的台阶,另一方面希望传统的金融机构和大型的贸易企业能更多地了解区块链技术,通过传统与区块链相结合,提高生产效益和社会效益。本大会由中国信息协会,中旅体育旅行社有限公司、中影世纪教育科技(广东)有限公司、天津尚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联合举办。
-
币核CEO巨建华:区块链解决信任问题,能够推动整个社会和商业体系的发展
今日, 在“2019中国区块链创新发展大会”上,币核科技创始人兼CEO巨建华表示:目前我们的信用体系并不十分完善,通过区块链技术将有机会弯道超车,重建社会信用和商业信用,带来全新的资产流通和全球化商业模式,打破传统信用系统不足带来的商业壁垒,为下一轮经济的增长带来巨大机会,真正的推动整个社会和商业体系的发展。不过由于缺乏统一的规划和国家的标准,各企业各自探索的方式,虽然催生了无数新的区块链应用,但很可能会形成一个个技术孤岛,所以在我们大力推进区块链底层技术发展落地的同时,也需要正视并且率先解决这些业内的基本问题,最终区块链技术才有可能成为一个真正改变人类生活生产结构的有用的技术。
-
币核创始人巨建华应邀参加中国资本市场50人论坛“2019中国区块链创新发展大会”
今日,由中国资本市场50人论坛主办,中国人民大学汉青经济与金融高级研究院、新华社区块链频道协办,币核科技参与支持的“2019中国区块链创新发展大会”在京隆重举行。大会聚集国内知名的政产学研等多领域精英,邀请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侯云春、中国人民大学汉青经济与金融高级研究院院长汪昌云、K50智库秘书长武良山、中国银保监会监事会正局级监事员陈伟钢、国家发改委政策法规司副司长韦大乐、腾讯公司副总裁郑浩剑、火币集团COO朱嘉伟等多位嘉宾。作为区块链行业知名技术专家,币核科技创始人兼CEO、北京大学金融科技创新实验室特聘研究员巨建华也应邀出席本次会议,并与其他各专家共同参与区块链与实体经济融合、区块链+等问题的讨论。币核科技是全球领先的DeFi科技服务平台,获得火币网、OKCoin等56家优质资本的共同投资,专注于研发以区块链为基础的跨链资产托管技术,旗下业务包括Bluehelix Cloud和Bluehelix Chain等行业基础设施,目前已经服务全球数百家区块链行业公司。
-
BHEX巨建华:用去中心化方式解决区块链资产托管清算问题
1月29日,BHEX创始人巨建华、BHEX全球总经理吴冠黎受江原道政府邀请,出席了“区块链平昌论坛2019(Blockchain Pyeongchang Forum, BPF2019)”。
-
BHEX创始人&CEO巨建华:区块链技术是解决人类信任问题的底层方法
BHEX交易平台终于正式发布。
-
巨建华:如何构建去中心化的交易开放平台?
(巨建华|BHex 创始人、CEO)伴随着2018年仲夏的高温,开放交易平台,一时间成为了区块链资产交易行业的热点。
7月20日,火币集团推出火币云,“允许用户在现有的基础上搭建数字资产交易所”。7月21日,OKEx在三亚召开大会,正式公布开放交易所共赢计划。
就在火币和OK宣布开放的两周前,我们的BHex破茧成蝶,引起了交易平台开放的浪潮。
1.区块链资产交易市场的现状
区块链生态体系主要由三方组成:项目方、投资方、交易所。为项目方和投资者搭起桥梁的交易所,目前位于这个产业链的顶端。
从目前区块链资产交易整体市场来看,交易所数量增长很快,小创业团队主导,头部大交易所平均运营时间不足3年。
现阶段,数区块链资产交易场所有3 种:中心化交易所,去中心化交易所,和场外OTC 点对点交易。场外点对点交易因撮合效率低下,基本上只作为大额交易和规避法律风险的交易途径存在。当前的主流交易都是在中心化交易所内完成的。
从区块链资产交易主流业务模式来看,币币交易的市场规模大、发展速度快。区块链资产交易的盈利主要来自交易和提现的手续费,ETF等衍生品的市场规模刚刚起步,但发展迅速。
区块链资产交易系统有中心化和去中心化两种模式。传统中心化的交易所,交易高效,能为项目方带来流量与用户;也为投资者降低交易门槛,提高投资效率。但是,中心化交易所存在的安全性差、运营方信息不透明等问题。
因为数字货币本身的去中心化特性,很多人也在反思是否有更好的交易方式,来避免中心化交易所的种种弊端,于是通过“去中心化交易所”的模式来解决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去中心化交易所的追求的本质是在信任层面去中心化,从技术实现的角度来讲,就是通过密码学和区块链的特性实现由技术达到的信任。在去中心化交易所中,资金的释放是由用户通过数字签名直接授权的,确保用户和交易指令不受中心化机构操纵,资产托管的安全性和运营可信度有很大提高。原则上讲是不可能被盗的。
但是,由于资金的流动性受限,在交易撮合速度、交易成本、原子跨链等方面难以满足交易者的需求,限制了交易者的机会;用户需要支付更高的交易手续费;并且拥有相对较差的体验。
对比一下中心化和去中心化的交易机制:
在用户将资产从自己的钱包转入中心化交易所那一刻开始,这笔资产的实际控制权就已易主,掌握在平台手中。要提币、要交易都得通过平台,平台具有绝对话语权和操控权的。
而去中心化交易所则不然,由于平台分配的地址私钥同样归用户所有,所以在平台账户上的资产始终都是用户掌握的。去中心化交易所的交易是依靠智能合约来保证的。
这两种方式涉及到的资产安全等级是天差地别的。
2.去中心化交易系统的设计
中心化交易系统的不足,使得去中心化交易系统成为区块链资产交易的重要发展方向。
现实是,在去中心化交易所中,智能合约和区块链共识协议的本质决定了去中心化交易所在系统迭代方面存在着天然的约束,这即是它在业务的可信度层面的优势,也是它做为系统的劣势。
比如在托管钱包层,可以通过设计多签名地址或共享密码的方式,让交易所未得到用户授权时,不能私自变动用户的资产。
另外,在交易和撮合层面也通过密码学实现交易授权的检验,保证订单和成交记录的有效授权和交易数据的公开透明,不可篡改和伪造。
去中心化交易所,一般都采用智能合约方式编写交易撮合和清结算逻辑,并且将合约代码开源出来供所有人查看。这样的话,代码是公开的,又是运行在链上,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障用户的资金安全,防止内部交易。
但是,去中心化交易所也存在不稳定因素。为了获得用户信心,合约代码是需要开源的,谁都可以拿这份代码资金单独部署一套交易所,长期下去会导致多个交易平台出现,多个交易平台的竞争将导致市场流动性的分割,进而导致单个交易市场的深度不足,影响到参与用户的交易机会成本,也会带来价格不稳定的因素。
去中心化交易所因为区块链本身的特性和不同去中心化交易所的技术方案不同,目前很难在技术层面集中解决去中心化交易所带来的流动性分割的问题,一般是通过市场自动平衡价格的力量来解决。
去中心化交易所系统设计的重点实现目标是,确保用户和交易指令不受中心化的机构操纵,解决资产托管控制和交易指令的产生,以及解决交易结果的结算问题。
比如在托管钱包层,可以通过设计多签名地址或共享密码的方式,让交易所未得到用户授权时,不能私自变动用户的资产;在交易和撮合层面也通过密码学实现交易授权的检验,保证订单和成交记录的有效授权和交易数据的公开透明,不可攥改和伪造。
从目前已有的去中心化交易所来看,一类是继续基于撮合的模式,跟中心化交易所一样。但为了解决用户资产安全、交易透明等问题,选择把资产托管、订单簿维护、交易撮合、清结算四大步骤中的一个或多个放在链上进行。把资产托管到链上的比如Bitshare 比特股,托管到智能合约上的比如使用0x 协议的ethfinex、district0x、Augur 和melonport 等。
把交易撮合托管到链上的典型例子是以太坊上最早的去中心化交易所EtherDelta。订单簿如果托管在链上,意味着挂单和撤单都需要付出手续费成本,目前很少使用。近期新出现的像dex.top 一般都采用中心化撮合,异步清结算上链的方式,来达到提高性能和流动性、降低延时的目的。
还有是采用去中心化的“网关”或交易对手方来聚集订单,增强流动性。典型的例子是kyber,它提供了一个“代币储备库”机制,卖方提前将代币存储到储备库中,等待买方过来下单。买方下单后能够立即完成成交和结算,而且这个过程是发生在链上的。
在“去中心化交易所”中,智能合约和区块链共识协议的本质决定了去中心化交易所在系统迭代方面存在着天然的约束 ,这即是它在业务的可信度层面的优势,也是它做为软件系统的劣势。如何面对软件系统生命周期的“发现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基于方案获得共识”→“开发实现上线更新”→“发现新的问题”的循环过程,才是真正意义上完全去中心化的交易所面临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