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银行
-
青岛五部门将促进区块链保理业务发展
据央广网报道,从2月8日开始,在青岛企业复工复产期间,青岛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市民营经济发展局、人民银行青岛市中心支行、青岛银保监局、青岛证监局将联合开展金融支持企业复工复产“春风行动”,五部门将促进供应链金融、区块链保理业务发展等。
-
央行将于2月3日投放1.2万亿元流动性
据央行官网公告,为维护疫情防控特殊时期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和货币市场平稳运行,2020年2月3日中国人民银行将开展1.2万亿元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投放资金,确保流动性充足供应,银行体系整体流动性比去年同期多9000亿元。
-
五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强化金融支持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通知》
2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银保监会、证监会和外汇局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强化金融支持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通知。通知显示,当前,疫情防控正处于关键阶段,将进一步强化金融对疫情防控工作的支持,现就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1.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加大货币信贷支持力度; 2.合理调度金融资源,保障人民群众日常金融服务; 3.保障金融基础设施安全,维护金融市场平稳有序运行; 4.建立“绿色通道”,切实提高外汇及跨境人民币业务办理效率; 5.加强金融系统党的领导,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
人行重庆营管部主任:应用区块链等技术加强金融科技在绿色金融领域创新
人民银行重庆营业管理部主任马天禄发文《探索绿色金融发展成效显著 充分发挥示范作用任重道远》称,绿色金融发展要充分利用科技赋能,在“长江绿融通”绿色金融大数据综合服务系统的基础上,充分应用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前沿技术,进一步加强金融科技在绿色金融领域的工具和产品创新应用,解决绿色项目认证和识别成本高、信息不对称等绿色金融发展障碍。(人民网)
-
姚前:以监管科技应对金融科技,是区块链治理的应对之道
近日,中国证监会科技监管局局长、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前所长姚前发表文章《区块链高质量发展与数据治理》。文章指出,区块链的去中心化对金融监管提出了全新的命题和挑战,完全开放自由的公有链存在合规风险,如承载金融科技应用则必须予以改进。应对之道或许是以监管科技应对金融科技,联盟链是许可链,既可以开展跨机构应用,也可为行业自律和监管提供服务。有鉴于此,可考虑在不损害区块链技术优势的前提下,在公有链上增加监管节点,保障公有链的合法合规,或者采用多链策略,即采用联盟链+公有链的“二元模式”,联盟链向相关监管部门注册,开展链上监管,去中心化应用则使用公有链,开展去中心化商业活动。若有需要,监管者亦可从联盟链穿透到公有链,管控全局。基于依法合规的现实要求,联盟链或许是应用落地的较优选择。
-
姚前:需加强链上和链下数据治理,建立区块链数字治理体系
国务院参事室研究员、前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所长姚前日前发文《区块链高质量发展与数据治理》。文章指出:怎么发展好区块链是当前亟须回答的关键命题。本文认为,先从数据存证、共享入手是务实策略,考虑到技术前沿在公有链,我们应支持公有链的研究,为了防范风险,须改造公有链。基于现实环境,联盟链或许是应用落地的较优选择。应加强国产密码算法应用和创新发展,以保障我国区块链安全可控。当前最重要的是,我们应提倡区块链的高质量发展,为此,需要加强链上和链下数据治理(Data Governance),建立有效的区块链数字治理体系。(清华金融评论)
-
中国人民银行原副行长:采取数字货币的支付成本预计会将降至原来的十分之一
据新浪财经报道,中国区块链应用研究中心顾问、中国人民银行原副行长苏宁近日表示,人民银行关注数字货币由来已久,采取数字货币的好处在于去中介,支付成本预计会将降至原来的十分之一,区块链还可能给跨境支付的效率变得更高,从而提高社会福利。
-
中科金财:正在金融、政务监管、民生三大领域进行区块链应用的探索
A股上市公司中科金财(002657)在互动平台回答投资者提问时表示:公司一直以来高度关注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及发展,在区块链技术及应用等领域进行积极研究,目前公司已经取得了多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公司连续三年发布《中国区块链发展报告》,该书由中国人民银行等权威机构指导,中国社科院授权出版,公司董事长朱烨东担任执行主编。12月24日,公司入选深圳证券交易所发布的深证区块链50指数样本股。目前,公司正在金融、政务监管、民生三大领域进行区块链应用的探索。
-
央行盘点2019:基本完成法定数字货币顶层设计等工作
央行在坚持双层运营、M0替代、可匿名的前提下,基本完成法定数字货币顶层设计、标准制定、功能研发、联调测试等工作。
-
央行贸易金融区块链平台业务量已超900亿元
1月7日,中国人民银行深圳市中心支行召开的2020年工作会议披露,央行贸易金融区块链平台应用,上链运行供应链应收账款多级融资、跨境融资等多项业务,业务量超过900多亿元。
-
深圳已率先研发互联网金融APP监测系统,央行贸易金融区块链平台业务量900多亿元
据21财经消息,1月7日,中国人民银行深圳市中心支行召开的2020年工作会议披露,深圳已稳妥有序完成包商银行深圳分行风险处置,最大程度保护存款人和客户合法权益。重拳打击支付违规机构,持续保持对无证经营支付业务的高压监管态势。运用Hadoop分布式存储、网络爬虫、大数据分析等金融科技手段,在全国率先研发建设了互联网金融APP监测系统。
-
证券日报:数字货币建设将有助于人民币国际化
证券日报今日刊文《新时期人民币国际化的新趋势》。文中提到,数字货币建设将有助于人民币国际化。目前主流数字货币的交易主要以投机为目的,币值波动过大,还可能使不法分子洗钱、逃税变得更加容易。央行发行数字货币最大的优势在于政府背书。2019年7月份,国务院正式批准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的研发,目前中国人民银行针对数字货币已经申请了74项专利,中国央行可能成为首个推出主权数字货币的机构,这将有助于提高人民币交易清算效率,助力人民币国际化。
-
深圳商报:本次央行法定数字货币试点将进入交通、教育等实实在在的服务场景
1月3日,深圳商报刊文《数字货币试点有望落地深圳》。据权威人士透露,由人民银行牵头,工、农、中、建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三大电信运营商共同参与的央行法定数字货币试点项目有望在深圳、苏州等地落地。据悉,法定数字货币的相关标准以及支付系统接入等测试工作,也在同步推进。而且相较于上一次试点,本次央行法定数字货币试点将走出央行系统,进入交通、教育、医疗等实实在在的服务场景。
-
经济日报:警惕虚拟货币交易死灰复燃
1月3日,经济日报刊文《警惕虚拟货币交易死灰复燃》。文章称,中国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北京银保监局、北京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北京证监局日前联合发布防范虚拟货币交易活动风险提示。经调查,当前部分虚拟货币交易平台正在面向境内居民提供虚拟货币交易服务,甚至通过数字货币抵押推出“零息借贷”“双币理财”等项目。“这严重违反了中国人民银行等七部委2017年9月份发布的《关于防范代币发行融资风险的公告》,涉嫌从事非法金融活动,扰乱经济金融秩序。”北京银保监局相关负责人说。这位负责人表示,投资者需准确认识代币发行融资活动的本质属性。所谓“代币发行融资”,本质上是一种未经批准非法公开融资的行为,涉嫌非法发售代币票券、非法发行证券以及非法集资、金融诈骗、传销等违法犯罪活动。北京银保监局相关负责人说,我们已经对辖内各金融管理部门、网络电信管理部门、公安部门对虚拟货币交易、ICO及变相ICO持续保持监管高压,综合运用现场约谈、行政调查、封停网站、刑事立案等手段予以打击。
-
央行将于1月6日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中国人民银行今日发布公告称,为支持实体经济发展,降低社会融资实际成本,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于2020年1月6日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不含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和汽车金融公司)。中国人民银行将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灵活适度,不搞大水漫灌,兼顾内外平衡,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货币信贷、社会融资规模增长同经济发展相适应,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为高质量发展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中国人民银行官网)
-
中信证券:建议关注有一定技术储备且能将区块链技术应用到所在行业的龙头公司
据第一财经消息,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科技委员会会议日前在北京召开。中信证券(600030.SH)表示,行业整体还处于基础设施搭建的早期阶段,布局区块链技术的行业龙头、信息技术公司、科技巨头公司有望享受红利。建议关注有一定技术储备且能将技术应用到所在行业的龙头公司,公有云巨头、计算机行业公司和应用领域。
-
人民日报:数字货币,你了解多少
人民银行有关负责人近日表示,央行将数字货币作为未来最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