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这段时间,STO似乎成了熊市里的又一根救命稻草,但如今STO也要面临被判死刑。
过去这段时间,STO似乎成了熊市里的又一根救命稻草,但如今STO也要面临被判死刑。

过去这段时间,STO是数字货币“下一个风口”的言论甚嚣尘上,STO似乎成了熊市里的又一根救命稻草。
根据加密货币市场分析公司ICORating的报告,2018第三季度,有79%的代币交易价格低于ICO价格,64%未能完成众筹。

眼看ICO就要凉凉,打着“合法合规”旗号的STO横空出世了。STO全称是Security Token Offering,顾名思义,就是证券型通证发行,一种主动接受监管的新融资手段。
监管对STO的谨慎,意味着STO对于区块链技术创新的推动而言,可能仍然是一种存在隐患的手段。
1
STO为何被寄予期望?

(来自公链财经)
根据美国SEC监管要求,STO遵循的是RegD、RegS两项融资法规,即分别面向国内和境外投资人私募的法规。总的来说,STO 必须在如下方面符合规定:1、合格投资人;2、反贪污、洗钱等用途的投资?尽职调查 (KYC 及 AML);3、信息披露;4、投资人锁定期限。
正如有评论所说,STO与ICO本质上,都是把刚断奶的孩子直接推向成人世界。初创公司面临的不确定因素很多,这些不确定信号都可能让通证的价格剧烈波动。而具备IPO资格的公司,好歹还是运作成熟,具备一定信用的公司。
3
STO的流动性更好吗?
可实际上,流动性首先要解决二级市场还没有起步的问题。目前各国政府对于STO的态度是分裂的,证券类通证只能够在持牌的交易所进行交易(拥有所在国的证券交易牌照),无法在全球范围内流动。这就很难谈流动性了。
4
披着通证外衣的证券
很多媒体在指出STO“新瓶装旧酒”的问题时,也都提到了一家叫做Medici的去中心化股票交易所。Medici是由Overstock在2015时成立,并获得了SEC的批准,发行了数字股票。这被认为是STO的雏形。

如今数字货币市场寒风凛冽,STO的概念在这个节骨眼上被推出,并没有给行业带来实质的创新,难免有炒作的嫌疑。
原创文章,作者:BlockCN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blockcnn.top/viewpoint/13007.html